康复案例
泌尿外科完成 全侧卧位经腹解剖性无血腹腔镜左肾上极内侧囊肿手术
日前,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全侧卧位经腹解剖性无血腹腔镜左肾上极内侧囊肿手术,在泌尿外科主任刘志明的指导下,手术由我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梅傲冰和蒋泽武医师完成,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例患者是一位来自贵阳市的51岁女性,发现“左肾囊肿”来我院手术治疗。患者平素左腰部胀痛不适,泌尿系CT平扫加增强均显示左肾上极内侧囊性肿物,约57×50mm大小,左肾门血管、左肾上极外侧部分肾实质、脾脏及胰腺、腹主动脉等毗邻组织四面环抱内侧囊肿,增强不显影。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左肾盂肾盏显影受压。如果采用从后腰处打孔放入器械,充气扩张腹膜后空间,清理腹膜外脂肪,切开肾周筋膜,显露肾脏却不能充分显露左肾上极内侧囊肿。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全侧卧位经腹途径可充分显露左肾上极内侧囊肿,便于解剖分离。
手术中,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医护人员的大力协助下,顺利实施全侧卧位经腹解剖性无血腹腔镜左肾上极内侧囊肿手术。术中在左侧结肠直血管外沿Told’t 筋膜平面纵行切开侧腹膜显露侧腹壁的腹膜外脂肪,进入结肠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间平面游离,可见大量蜘蛛丝网格状疏松无血管组织及滑动的肾前融合筋膜,借完全侧卧位时肠管自身的重力和CO2 的挤压以及对肾前融合筋膜前方的游离,很容易将降结肠和横结肠的内侧部翻向腹中线。随后,顺利游离胰十二指肠后融合筋膜肾前融合筋膜间平面、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前叶间平面,在左肾上极内侧显露囊肿,超声刀切除部分囊肿壁去顶减压。经过紧张、精准、熟练的解剖技术操作,手术顺利完成,出血量很少。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三天后顺利康复出院。
Fig 2 术中见左肾上极内侧囊肿约50mm×60mm
Cyst of the upper pole of the left kidney
Fig 3 左肾上极内侧囊肿(已切开)
Cyst of the upper pole of the left kidney openeda
在国内经腹腔入路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滞后于经后腹腔入路的腹腔镜手术。随着目前泌尿外科手术的种类日益增多,手术难度逐渐增大,经腹腔入路的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及重要地位开始显现。
据悉,全侧卧位经腹解剖性肾前筋膜间平面无血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入路研究来自我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在读博士梅傲冰主持承担的贵州省科技厅及省卫生厅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并将于近期结题验收。
此项研究对腹膜后隙腹腔镜下的外科解剖平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剖性经肾前筋膜间平面无血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隙疾病。在腹腔镜手术中能正确辨认解剖平面,实施解剖性经肾前筋膜间平面肾癌根治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泌尿系结核或结石所致无功能肾切除术、肾盂成形重建、小儿先天性上尿路畸形重建与修复手术以及上尿路肿瘤、结石、梗阻等疾病的治疗。手术中避免层面破坏和分离层面时解剖迷失,从而较好的避免了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贵州省是泌尿系统疾病多发地区,尤其是泌尿系结石、结核等所致无功能肾;其次临床上多见上尿路肿瘤、肾肿瘤以及肾上腺肿瘤致高血压病等;其三,成人和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肾盂积水等。这些都是贵州省多发病、常见病,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和临床研究价值。这将惠及更多的百姓和患者。
(泌尿外科 撰稿)